他拒绝美国的优厚薪水,毅然回到祖国,用一辈子推动中国泌尿医学事业的进步。国外媒介叫作他为“中国医学界第1位的名人”。他便是两院院士,著名医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新中国泌尿外科的奠基人之一——吴阶平。吴阶平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名誉院校长,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名誉校长,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研究究所名誉所长、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首任院长等职务。
上世纪50年代,结核病在亚洲极为广泛,泌尿外科在临床上最平常的疾患是肾结核。当时,医学界在诊治肾结核时,通常不对双侧肾结核或“一边肾结核,另一边因其他疾患而丧失功能”这两种状况做出知道的区分。二者的症状非常类似,但是治疗方法和痊愈几率完全区别,身患一边肾结核的仍能够靠另一边健康肾脏存活,而双侧肾结核则被认为是“不治之症”。责任心强、工作严谨的吴阶平,重视到在部分被诊断为双侧肾结核的病人中,有的一边肾有显著破坏,而另一边肾虽没功能,但并没证据证实是肾结核病破坏的结果。于是他到协和医院的病案室查阅肾结核238个患者的病历,发掘在病人中一边患肾结核时,另一边都有一点肾积水。这给了吴阶平很大的启发,由于肾积水严重了亦会导致肾脏没功能。他立即找到因肾结核死亡的病人进行尸体解剖,果然发掘了几例“双侧肾结核”死亡病人实质上只是一边肾结核,而另一边仅仅是肾积水。而当时肾积水是完全能够治疗的,这没疑是一个重大突破。经反复思虑,他决定经皮穿刺没功能的一边,倘若穿刺出脓液则显示病人确属双侧肾结核,不可拯救,但如不是脓液则尚有恢复机会。当时,肾上腺外科尚未普及。吴阶平带领团队,应用“肾穿刺”的办法,从病人没功能的肾中取得尿液后,起始进行结核菌检测,她们发掘,穿刺吸出的是淡色的尿,没白血球,量很大;随即从穿刺针注入静脉造影剂进行肾造影,证明了没功能的肾是肾积水,可经肾盂引流管引出,使积水逐步减轻,这般病人就有了恢复的期盼。在结合海量文献资料、案例的基本上,吴阶平最后得出,有15%的双侧肾结核病人是能够治疗的,病人对侧的肾只是因肾积水引起功能丧失罢了,并非“不治之症”。
吴阶平工作照
据此,他提出了“肾结核对侧肾积水”这一新理念,并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将肾结核对侧肾积水与双肾结核进行区别,为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病人制定了可行的诊断、治疗方法。吴阶平的这一科研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该科研成果于1954年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刊出,诱发了国内外的高度注意。随后,吴阶平进一步对肾切除后留存肾的代偿性增长进行了全面的科研,这是学术观念的突破,使人们对医学科研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一发掘挽救了没数新鲜的生命,亦充分奠定了他在中国泌尿外科界的学术地位。晚年吴阶平在回忆这一研究经历时,总结到:“这一科研成果显示在临床工作中必要认真观察病人的实质状况,深入思考区别病人间的差异,运用规律思维推断各样可能的关系,加强临床诊治效果,为人民健康服务。”
吴阶平与夫人高睿“学习、思考、实践”,吴阶平将这一理念贯穿于自己的研究行动中,为新中国泌尿外科事业倾注了一辈子心血。正如首都医科大学原校长吕兆丰曾说,“他是医学界和医学教育界的泰斗,他的思想指引着医学界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