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5|回复: 2

【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平常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3古诗词阅读提分妙招之写法技巧

[复制链接]

2988

主题

3万

回帖

99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569163
发表于 2024-7-24 19: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关注 不迷路语文

考点03古诗词阅读提分妙招之写法技巧

[考点概述]

古代诗歌非常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要紧内容。表达技巧指的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含各样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包含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便是辨识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估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功效

[设问方式]

鉴赏写法技巧命题方式一般有:

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殊

2、请从修辞的方向赏析尾联。

3、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功效

4、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5、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产生某种情感的原由

……

[答题误区]

考生在答题时,常常显现下列问题:以译代析、表达生硬,只抓一点、不顾及整体;表达技巧辨识不准、脱离诗句架空分析、技巧与功效张冠李戴;脱离诗句架空分析、舍本求末遗漏重要、概括偏题乱贴标签……

【提分妙招】

A、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名人的经历或事情的出现、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名人、事件、环境所作的详细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功效等所暗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剧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详细的抒情手法有:

1.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这里景此物中,经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叫作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相关名人、事件等显示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便是经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办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通常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运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多内容的丰富性,增多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8.借古讽今。借评估古人及事件、达到讽今的目的。

2、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导致一个典型。

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本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3.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能够是乐景衬喜情,乐景衬哀情。

4.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明显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5.象征:经过特定的、容易导致联想的详细形象,表现与之类似的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6.对比对照:把两种区别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7.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期说出来,只明显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之分。

8.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办法使结构显出紧凑、严谨。

9.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0.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边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明显的是侧面描写。

11.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明显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典、设问、反问、通感、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明显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功效

2、借代,借用关联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表率全体,详细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功效、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明显、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功效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叫作;从内容看,道理集中含蓄。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进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功效

6、排比,把内容紧密相关、结构相同或类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剧烈感情。

9、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导致所咏之辞。

B、鉴赏艺术形象

1、鉴赏名人形象

名人形象有时指诗中塑造的名人形象,有时指诗中的诗人形象“我”,通常指的便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一)思路点拨:

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标题常常有极强的暗示性,针对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标题“怀古”就暗示了一个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人形象和借古讽今、借古伤己的情感表达。如后面的注释为形象的理解与分析供给要紧的参考信息。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名人的心理起烘托功效,是名人心境的直接流露。如“城春草木深”描写了战乱后京城的荒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思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抓描写,分析形象。抓住诗歌中名人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重要词,探寻名人的形象特点。

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刻画了怀才不遇却又对人生前途充满阳光豪迈气概的诗人形象。如"白头搔更短”描绘了一个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诗人形象。

(二)鉴赏名人形象3过程

过程一:概括名人形象特点。概括时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例如: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名人形象一般有: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

过程二:结合诗句分析形象。要联系标题、诗句、背景等,分点概括分析。名人形象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过程三:概括形象所寄寓的感情或包含的哲理。

2、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指的是诗人借助拥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花鸟虫鱼等来显示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一)思路点拨:

1、借关联语句或重要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经过关联诗句来表现,有时经过重要词语来明显因此呢在分析时必定要结合关联内容进行分析。

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3、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非常多作品是有时代背景的,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呢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关联背景做深入分析。

(二)鉴赏事物形象“3过程”:

过程一: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这一步重点是提炼表现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描写物象的形态、色泽、特征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概括其外在特殊,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和精神。

过程二:链接“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这一步重点是将“物”与“人”之间的类似点或关联点连接起来。

过程三:点出物象的道理(社会属性)。这一步重点知道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或表现的寓意,要重视联系诗人的经历或关联背景。

3、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平常于抒情诗中,常常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便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一)思路点拨:

1、寻找诗歌中的详细景物,经过恰当的想象,再现诗歌中的画面,从而把握景物形象。

2、关注诗歌中景物的特点,例如色彩、远近,季节,动静等,感知景物形象的特点。

3、借助意象,品味意境,品味感情。

4关注题目,注意注释。在诗歌题目中,有时候会告诉咱们写景的时间、处所,便于咱们理解景物形象。同期,诗歌的注释有时候会解释景物的特点等

(二)鉴赏景物形象“3过程”:

过程一: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联想、想象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过程二:析特点,悟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时通常用两个双音节词就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过程三:表感情,明功效(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按照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详细,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可能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名人性格方面的功效

C、把握情感

.关注题目,推知情感。

诗歌题目有时知道了写作的目的、背景等,区别的写作目的和背景,常常能够提示抒发什么情感。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有:思、别、送、谪、行、咏、登、寄、赠、感、遇、访、题......关注诗歌题目、知晓诗歌内容,能够推知诗歌情感:1.“题”、“访”,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2.“咏”、“感”,咏物言志诗,经过所咏之物拜托诗人品质或理想。3.“谪”,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诱发感慨,包含拜别之事,迁谪之事等。4.“行”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5.“送”、“别”,送别诗,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祝愿、牵挂......

.知道题材,分析情感。

中考常考查的诗歌类型(按题材归类)包含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咏物诗、讽喻诗等。考生对古诗词区别的题材表达的详细情感内涵先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考生在鉴赏详细诗歌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田园诗: 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 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 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行旅诗: 游子漂泊在外(久戌边关、久宦在外) 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

.关注作者,认识风格。

经过诗人来认识古诗词的情感是一个很好的进入方向,由于,古代的非常多诗人都有其自己的写作风格以及写作的倾向,通常经过诗人咱们就能大概认识某诗的内容及情感。陶渊明:恬淡平和。王维: 诗中有画。杜甫: 沉郁顿挫。李清照: 婉约含蓄。当然,不是说某个诗人必定就会写什么诗,区别状况下,心情、情感区别,写出的诗是有差异的。要按照实质状况详细分析。

.关注注释,认识背景。

注释,是古诗词中很要紧的部分,不仅要借助注释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更要认识诗歌写作的背景,从而领会诗歌情感。如注释中“作者被贬官”、“作者离开家乡”、“安史之乱”等要紧密联系分析情感。、

.品味词句,体会感情。

关注诗歌中的重要词或诗眼。所说“诗眼”,指的是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表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拥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通常是动词或形容词。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孤”字便是表达孤独、孤傲以及现实中遭到打击的悲观愤懑而又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情。 又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 ”表达作者对西湖之景的喜欢;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断肠 ”表达漂泊在外游子的孤独、思乡之情。

6、熟知意象,感受意境。

诗歌的意象一般指的是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拜托情思的物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详细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拜托物。意象指的是形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常常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夕阳、落日 -凄凉失落、忧郁之情。流水、落花 -青春易逝、人生常的感伤与哀愁。烟雾、寒霜 -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杨柳-拜别难舍等情思。梅、兰、竹、菊、松一高洁坚贞之志。鸦、猿、杜鹃 一凄苦悲伤之情。孤雁-孤独、思乡。

【例题解析】

1、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问题: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试题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行和雪缴缠,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意思说诗人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诗人昂贵的诗兴。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诗人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办法指引: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这类题目通常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么样修辞手法?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1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怎样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功效(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参考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诗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拟物,把抽象的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形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而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1书扇韵

姜夔[] 2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1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2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 )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于那些景物形成?请简要叙述。

解析:

(一)答题过程:

(1)考生要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中所描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儿考生须要重视两点,一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诗歌中的句子;二是只须描摹出诗歌中重点的景物,不必每一个景物都描摹。

(2)描摹出景物后,考生要结合诗歌主旨分析为何()人要塑造这一形象。而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深远、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

(3)按照诗歌意境的特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通常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豪迈、沉痛、气愤悲伤等。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江南水乡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二)答题模板:

(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

1找出诗 ()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内涵。

3结合文案主旨分析诗()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4概括出形象的功效或效果。

(2)体会古代诗歌的意境:客观景物 +主观感受 +意境特点。

1找出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人描写的画面。要重视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歌,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

4分析诗()人所描写的画面表达了诗()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考生须重视答案要详细完整,切忌空洞。

3、读下面这首词,思考:辛弃疾为何要“拍手笑沙鸥”?这句话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特点?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①叶丞相:叶衡,是一位特别有才干的主战派官员。《宋史·叶衡传》说他“得治兵之要”。

[解题思路]第1问、要联系注释和句子的意思。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他看到那雪白的沙鸥,因白头象征“愁”,想到沙鸥“一身都是愁”,忍不住拍手嘲笑。第二问,必须分析这句话的写作特点。说沙鸥“一身都是愁”,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倘若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是愁。词人的目的不在于写沙鸥,而是抒情,其表情达意的方式在于借调侃沙鸥浑身都是愁,用容易诙谐的方式,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愁苦,愁苦更加隐晦。

[参考答案]结尾两句,他看到那雪白的沙鸥,因白头象征“愁”,想到沙鸥“一身都是愁”,乃至拍手嘲笑。这句话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虽着笔轻快,实则满含积郁。贯穿全词的“愁”并未消失,强自解愁的幽默洒脱之语,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愁苦,愁苦更加隐晦。

1、【2021扬州中考】阅读诗歌,完成1-2题5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这首词为辛弃疾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作。

1.简要概括“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渲染了什 么气氛。(2)

【答案】词人经过环境的萧索破败,渲染了荒凉孤独的气氛。

【解析】考查分析词句的功效首要要扣住词句所描写的意象,而后经过分析其特点,概括其环境

特点。这句诗的意象有:风雨、纸窗。其特点是:风雨给人以凄冷之感;纸窗用一个“破”字来修饰,更显出环境气氛的破败荒凉。

2.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赏析。(3)

【答案】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经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头。这是词人回顾自己的一辈子经历,是实写;词人忽然从梦中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辽阔河山,则是虚写:虚实结合的写法,表现词人即使年迈,不忘收复失地、一统国家的大业。

【解析】考查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作答时,首要结合词句指出虚写和实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而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平生塞北江南”意思是从塞北辗转江南,这是词人对自己戎马生涯的回顾和概括;归来华发苍颜”这是词人对自己当前肖像的刻画,这些都是眼前实景,属于实写。“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词人忽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尽管环境卑劣,壮志难酬,但词人心中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被异邦侵占的国土,而这些都只能在梦中呈现。这属于虚写。虚实结合,更能明显词人内心的气愤不已和期盼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剧烈愿望。

2、2020镇江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5题。6分)

[]杜荀鹤

风搅长空寒骨生,先于晓色报窗明。

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类似处,路岐"兼得通常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 ①岐:同“歧”。

3.首联中哪一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1)

【答案】寒。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能力。诗歌借大雪天冷寒,写出了见有钱之人裹袍喊着冷,贫困樵夫赤脚雪中行走,诗人内心的寒冷。一个“寒”字抒发了诗人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之情,表达了对贫穷大众的同情。

4.前三联不见“雪”字,却处处写“雪”,请结合诗句分析。(3)

【答案】“窗明”是因为雪的映衬“不见飞禽影”暗写雪大“折竹声暗写雪重“巢穴”多类似、“路岐”通常,暗写厚雪覆盖。

【解析】“窗明”是由于窗外白雪的映衬。“不见飞禽影”是由于雪大,食品能够寻觅,因此才不见飞禽。“折竹声”是由于雪大而重,才压折了竹子。“巢穴几多类似,路岐兼得通常平”巢穴有非常多类似地区,岔路口雪覆盖大地看起来都同样平坦。由于白雪的覆盖,天地间尽是白茫茫一片,区别。本诗一字写雪,却处处写雪。

5.尾联反映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试做简要分析。(2分)

【答案】社会现实:贫富悬殊。分析:同一朝代,有钱之人裹袍(屋内)喊着冷,贫困樵夫赤脚(担柴)雪中行。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主旨的能力。“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的意思是穿着棉袍公子不要说天气冷,路上还有打柴的人光着脚走路。生活于同一个世界里的人,有钱人穿着棉袍,待在屋子里还说冷,而以打柴为生的穷人却在光着脚走路,两相对比,揭示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3~4(5 )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3.本诗前两句写景,请展开想象,描绘诗句中所展现的画面。(2)

【参考答案】画眉鸟千啼百啭,随着自己的心意在林间飞翔,在那姹紫嫣红的山花间和高高低低的枝头自由自在地穿梭。

【解析】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本上,结合重要词“百啭”“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发挥想象,从鸟鸣、鸟飞、山花开放、树林浓密四个方向描绘出林间美好的景象就可

4.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3)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画眉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捆绑个性、桎梏性灵的憎恶之意。

【解析】 结合诗句“百啭千声随意移”“始知锁向金笼听”可知,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两种画眉鸟:一种是在山林中自由鸣叫、飞翔的,一种是被锁在笼子里的。前者自由,故鸣声婉转;后者受捆绑,故鸣声“不及林间自在啼”。显然,本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赞美,以及对被捆绑的憎恶。

【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1 古诗词阅读提分妙招之比较阅读明:本公众号所有文案均由馨月话韵编辑整理,除原创内容及尤其说明之外,其余稿件文字及照片均来自值得咱们学习的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介,旨在学习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因第三方原由意间侵犯了您的著作权益,请联系咱们删除。如您必须转载本文请申请授权并标明准确出处。你花了   ·  来阅读点个  再走吧~去下方给小馨月点个“赞”“在看”呗!你的支持是我持续奋斗的动力今天的文案就到这儿,你都对了吗?欢迎在下方留言。

结束,是另一种起始





上一篇:谁不说江南好?苏州这个情怀爆棚的地产商,让苏式园林生活火遍南北!
下一篇:354㎡石湖之韵别墅 | 以极致,御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62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4-9-9 09: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啊!我在外链论坛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就算没有见过猪走路,也总明白猪肉是啥味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91

主题

3万

回帖

990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098764
发表于 2024-10-14 14: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NB”(牛×的缩写,表示叹为观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涯论坛 ( 非经营性网站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8:31 , Processed in 0.1180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