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回复: 1

《夜宴图》中韩熙载为么始终头戴帽子?

[复制链接]

3061

主题

3万

回帖

99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139052
发表于 2024-8-21 04: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耸的黑帽子,标志着士人的精神高度,无论怎样,韩熙载和顾闳中都要把它戴在头上,不落不可歪斜,有子路“结缨”之悲壮,在不离不弃的对黑高帽子的保持中,尊严得到超拔,至此可见韩熙载的底线,见顾闳中之“绝笔”。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南唐)顾闳中画南宋时,顾闳中版《夜宴图》真迹落入权臣史弥远囊中,经元代班惟志手,至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孙承泽、宋荦等,直到乾隆,从私家保藏转入清宫,并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1921年,被溥仪从宫中转出变卖。此画流转千余年,向咱们讲述了五代十国时期,出现在南唐国里“后主上位,猜忌老臣”的故事。据《南唐书》记载,韩熙载出身北方望族,祖藉河南,春秋时,为避战乱,迁居河北昌黎,因唐宋八家之一的韩愈自叫作“郡望昌黎”,昌黎韩氏起始声名远播。说韩熙载出身北方望族,许由此而来。韩熙载祖父韩殷,任侍御史,父亲韩光嗣,任秘书少监、平卢观察支使,算个不大不小的官宦人家。韩熙载才高博学,文案书画名震南北,尤其善于碑碣铭文,其撰述有《韩熙载集》五卷,《格言》五卷,惜今不存,有诗五首收于《全唐诗》,一首为《全唐诗外编》补收,投奔江南时,上书《行止状》,收入《全唐文》。江左人叫作“韩夫子”,时人多视之为神仙中人。陆放翁说他“放荡不守名检”,应该是那种傲视名利、不拘俗礼的名流范儿,由内而外,自带一种奔放的自由气质。韩父为后唐诛杀,他渡淮,奔江南,侍奉南唐李家二主,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李璟居东宫时,韩侍讲,李璟登基后,被重用。后主李煜时,出任中书舍人。其时,李煜之于北宋,虽恭顺求和,但对“脱北”之臣,又有所顾忌,韩苦闷之余,为自保起见,散家财,纵声色,专为夜饮,远离朝政。据述,每月朝俸一发,他便分发给侍妾乐伎,自己没钱了,再向她们乞讨。实在讨不回来,就向李煜哭穷。本来他家财丰厚,据述求他一文,便要千金,可千金散尽再也不来,后主无奈,时常接济他。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南唐)顾闳中画李煜那根专制权力的神经本能地衰弱,想重用韩熙载又有所忌惮,不消又惜其才,因此呢派了画院待诏去画老臣韩熙载的平常起居,本来这应该作为艺术为政治服务的一个范例,结果,却变成为了艺术高于政治、拯救政治的奇迹,艺术家对美的忠诚,超过了对君主的忠心,经过不带政治偏见的审美,揭示人性与政治的矛盾。为便于布局和观赏,《韩熙载夜宴图》三米多长的画面,分为五段。拥有分隔画面效果的屏风,又似连接每一个故事的“桥段”,在慢慢展开卷轴的时间里,拓展了空间的视野,画面上,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渐次明亮起来。工笔设色,色调圆润,涵容了笔锋,浓淡相宜而边界清晰却又不突兀的过渡,给出了视觉形式的舒适区域,渲染细腻的色彩语言,淡雅高贵中烘托出名人因身份区别而呈现的心情乃至个性异趣,在各样对比关系中,一种内在的精神张力,使她们各自进入角色,给急于窥探者展示她们对权力的无感,对声色的开心。自沉于欢快中的每一个细节的描写,都在陪衬一个时代的风华,诸如衣冠文物礼制,樽俎灯烛,帐幔乐器,皆为考证其时代的审美意趣,供给了可资佐证的绘画语言。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作者:(南唐)顾闳

经过五段画面,顾闳中再现了夜宴场景,一共描绘了46个人,女子21人,男子25人,其中,多人重复显现,被他安排在一场惊心动魄的叙事中,一见此画,后主李煜就释然。他懂得,人的尊严是一个士人活下去的底线,他尽可能不去触碰那底线,连正面的呵斥都,只是派个画家去瞧瞧,只要不是政敌,画一幅画去劝劝他就算了。从开场到终场,韩熙载都头戴一顶黑色高帽,那是他独立人格的标志。夜宴上,无论肃立,还是端坐,抑或坦腹灌手,击鼓伴舞,他都戴着那顶黑色的帽子。他为何要戴顶黑帽子?难道他尚“黑”?许他在内心深处,是个崇尚大禹的墨者?戴着那样的帽子,活动于声色场所,显然不是时候,形似轻佻,神却沉郁,同那绿男红女场合,其实貌合神离,而那顶黑色高帽,便是他“神离”的标志,宣告他在风月场中的独立。这道具的真趣,便是他在没法掌控命运没法不低头时的人格独立。混迹于红颜堆里,内心如发酒狂,忽而荒诞,忽而庄严,忽而幻灭,忽而真诚,忽而酸楚,忽而欢快,忽而冷峻,忽而温情……那是自黑而又心有不甘的幽默。充盈着泪点与笑点,从顾闳中笔下忧雅的流淌出来。五段叙事里每一位在场者的内心都如飞瀑落崖,千转百回,险境跌宕,但那顶戴在主人头上的黑高帽却屹立不动,这便是士人的操守。高耸的黑帽子是个象征,标志着士人的精神高度,无论怎样,韩熙载和顾闳中都要把它戴在头上,不落不可歪斜,有子路“结缨”之悲壮,在不离不弃的对黑高帽子的保持中,尊严得到超拔,至此可见韩熙载的底线,见顾闳中之“绝笔”。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南唐)顾闳中画北宋人陶谷在《清异录》笔记里,说到韩熙载自制轻纱帽,人叫作作“韩君轻格”,时人多有仿效,《韩熙载夜宴图》上,韩氏所戴那顶黑色高纱帽,应当便是当时所说的“韩君轻格”了。“韩君轻格”,一度在士人中流行,从五代流行到北宋,虽叫作“轻格”,实则重如泰山,此体可污,此容可辱,惟此头颅,不动如山,当年韩君投奔南唐,就颇有“英雄进当铺,用头颅作抵押”的气概,画中,他头戴黑色高帽,手拿一对鼓槌,看得出,他初心未泯,以鼓鸣志,豪气犹在。然而,流行的格调,总是避重就轻,在流行中,轻纱的玲珑,取代了头颅的沉重,示以“轻格”,忘却“重范”。画面上,韩屡次更衣,但这顶帽子,始终戴在头上,无论帽子下面那张表情怎样变幻,不管全场的宴乐有多纷繁,它始终不为声色所动,在顾闳中笔下,他脱到最后一件衣服,乃至坦腹、摇扇驱热纳凉,不愿摘下那顶黑色高帽。那帽子,是他的设计,他的风格,他的风骨,他的精神拜托。即便襟袍被权力意志剥光,只要头在,帽子就必要戴在头上,还要端端正正的戴着——“君子死,冠难免”。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南唐)顾闳中画

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细节,便是可与“韩君轻格”对叫作的“顾君轻格”。顾闳中在那顶高帽子下面的下巴上,细细勾染着韩熙载的胡须,每一丝都表示着他对美的耐心,每一丝都承载了他的使命。胡须在五个场景里屡屡显现,是甚于他对衣皱、裙裾、发髻、床帐、帷幔等更为细腻明晰地描摹,由于它承担了与黑色高帽一样的衬托使命。于是,他的大笔便在细节中沉潜,悄然抒发着炫技炫格炫幽默的艺术笔触,书写生命在艺术里的自由状态,可细腻流畅,可蓬松飘逸,使会心的观者在啧啧赞叹中,恍然认出这便是传说中的“美髯”——士人胡须的格范。政治风云在面部表情上演出着变幻的不确定,而胡须始终分明缕析着淡定的士格底线;无论悲喜都以美的呈现,与韩熙载一同开启了一场命运的格式。(作者近著《文化的江山》1-7卷,中信出版社)

--------------------End---------------------

刘刚、李冬君原创文案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原创 莎士比亚诗中的“黑肤夫人”是谁?“黑肤夫人”是真实存在的吗?
下一篇: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的身后站着一位头戴黑帽的男子,此人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
发表于 2024-8-22 14: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你的精彩评论,带给我新的思考角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涯论坛 ( 非经营性网站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9:35 , Processed in 0.1141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