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回复: 0

再见 SIM 卡?iPhone 14 新设计无缘国行

[复制链接]

2952

主题

3万

回帖

999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979405
发表于 2024-10-10 0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手机的实体 SIM 卡正在向虚拟化的方向持续发展。

按照此前外界传出的信息,苹果将会在将来移除 iPhone 的实体 SIM 卡槽,全面推进 eSIM。

eSIM 的全叫作是 Embedded-SIM,叫嵌入式 SIM 卡,是一种直接嵌入手机内部,无需单独安装的 SIM 卡。

近期,这一信息又迎来了博客数码博主 @ 刹那数码的确认,iPhone 14 全系机型的非国行版本将全面取消实体 SIM 卡槽。

虽然该信息日前尚未得到最后确定,但移除实体 SIM 卡槽,推出高度集中的一体化 iPhone 始终都是苹果的终极目的之一。从 1991 年商用 SIM 卡诞生败兴,SIM 卡经历了 Standard-SIM、Mini-SIM、Micro-SIM、Nano-SIM 共四个周期而事实上,在 SIM 卡的变革之路上,苹果始终是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

2010 年,苹果推出了全新的 Micro-SIM,并将之配备到了当年大火的 iPhone 4 上。

最后,iPhone 4 的大卖使得运营商们毫不犹豫地为苹果供给了 Micro-SIM 服务,「剪卡」作为了当时各大电信运营商们的常规服务之一。

而在短短两年后,苹果在 iPhone 5 上推出了全新的 Nano-SIM 卡,再一次为 SIM 卡的体积进行了一波减法。

同期,iPhone 5 和 iPhone 5s 的大卖,再一次让苹果在制定标准方面把握了主动权。

不仅运营商们第1时间宣布适配 Nano-SIM 卡,且苹果凭借强大的行业号召力,Nano-SIM 卡逐步作为全部手机行业的主流标准。

到了今天,SIM 卡数字化已然是大势所趋,eSIM 技术无疑会作为开启这个全新时代的关键先生。

2014 年,苹果在发布 iPad Air 2 时就首次颁布了 eSIM 的概念(叫作作 Apple SIM),并将其安排在了制品中。这一设计的好处在于,让用户摆脱实体卡槽的捆绑能够自由选取、切换网络运营商。同期,无卡槽的设计能让设备更加轻薄,体验更好。针对手机内部空间更加寸土寸金的 iPhone 来讲一样的道理,砍掉实体 SIM 卡能让苹果更加容易对 iPhone 施加新设计。于是在 2018 年,苹果正式宣布在 iPhone XS 上首次采用实体 SIM 卡 + eSIM 卡的双卡设计。实现双卡双待的同期宣布 iPhone 正式进入 eSIM 时代。不外非常可惜的是,因为有些大众都懂的原由,国行 iPhone 迄今没能跟进 eSIM 技术,日前仅有蜂窝版的 Apple Watch 支持 eSIM 技术。虽然日前来看,国行 iPhone 距离彻底抛弃实体 SIM 卡尚还任重道远,但随着该技术的持续普及,想必全面进入国内手机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如今,智能手机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内部空间已然被压缩到了极致,iPhone 不例外。

众所周知,苹果的终极目的接口的一体化 iPhone。

此前苹果缩小 iPhone 的充电接口面积,砍掉耳机孔和缩小 SIM 卡体积,最后决定砍掉 SIM 卡槽,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说回 eSIM,在去年发布的 iPhone 13 系列中,苹果就已然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推出了两种方法,实体 SIM + eSIM,或是双 eSIM。

另外这里前推出的 iOS 16 的首个测试版中,苹果为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与地区的用户带来了更加方便的 eSIM 传输功能。

新功能准许用户在设置蜂窝网络时经过蓝牙在两台 iPhone 之间传输 eSIM,换新机更加方便。从苹果这一系列的动作来看,这家科技巨头早已起始为彻底取消 SIM 卡槽做准备。当然,针对国内用户来讲,eSIM 还得再等等。

按照此前外界传出的信息,iPhone 14 系列将在北京时间 9 月 14 日举办的苹果秋季发布会上亮相。

咱们一块拭目以待吧。这儿,不迷路




上一篇:Micro SIM卡座
下一篇:永别了!SIM卡!刚才 中国联通宣布eSIM业务拓展至全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涯论坛 ( 非经营性网站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21:29 , Processed in 0.12735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