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回复: 0

SIM卡、USIM卡、UICC卡、eSIM卡区别详解

[复制链接]

3111

主题

176

回帖

990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098689
发表于 2024-10-10 16: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M的英文全叫作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即“用户身份模块”。它的重点功效是在移动终端设备与网络通讯时供给身份识别信息及存储数据,大众比较容易理解的便是咱们tel号码(身份识别信息)是与SIM卡直接绑定的,还有SIM卡还能够存储tel号码、短信息等数据。

COMPRION机构的测试用SIM卡

此刻的3G与4G移动系统里,准确地说SIM是一个应用的概念,承载SIM应用的这张理学卡的名叫作是UICC(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一张UICC卡能够同期包含多种规律应用,例如用户标识模块(SIM)、通用用户标识模块(USIM),及其它应用(电子钱包等)。

USIM是UICC卡上的另一一种应用。USIM供给区别于SIM的另一一组参数,用于3G移动系统中的WCDMA网络以及4G网络中。便是说只包括SIM应用的2G手机卡是没法在3G/4G网络中工作的,这为何咱们运用4G业务必须去运营商营业厅更换USIM手机卡的原由。下表列出了SIM与USIM的重点区别。

CDMA终端原来不采用外置SIM卡,关联tel号码标识信息存于终端内,北美运营商曾广泛采用这种方式,2000年TIA-820标准才定义了R-UIM(可移动用户识别模块),支持SIM卡的CDMA终端在亚洲最流行。

辨识完SIM、USIM、UICC这几个名词之后,让咱们回过头来再瞧瞧手机SIM卡本身的有些知识点(下文中还是继续运用SIM卡来指代所有的手机卡)。

SIM卡的结构与数据信息

SIM卡的核心部分是一起芯片,内有5个模块:CPU、ROM、RAM、数据存储器EEPROM和串行通信单元,这5个模块集成在一起集成电路中。SIM卡插进手机后,电源端口供给电源给SIM卡内各模块。SIM卡的存储容量有8KB、16KB、32KB、64KB、乃至1MB等。

SIM卡中重点包含下列信息:

IMSI:用户身份标识,用于接入鉴权。

MSISDN:移动用户的手机号码。

密钥、加密算法:用于鉴权,空中接口中数据的加密和完整性守护

所属网络标识

信息

个人识别号码及解锁号码

SIM卡技术与能力的变迁

SIM卡的尺寸变化

近年来,为了满足更小的手机空间需求,SIM卡经历了全尺寸SIM、Mini-SIM、Micro-SIM、Nano-SIM的演变,况且演变的周期越来越短。初期的GSM手机曾经运用全尺寸SIM卡,其体积与标准信用卡相同,后来因为其尺寸限制了手机的外形火速就被弃用,但大众从运营商拿到的SIM卡还是会嵌套在一个全尺寸的卡内,直到近期持续起始采用更小尺寸的卡。

采用全尺寸SIM卡的摩托罗拉GSM手机

Mini SIM卡是被运用的时间最久是最广泛的类型,Micro SIM卡是2010年起始显现的更小尺寸的SIM卡,最早运用的智能手机是iPhone 4,Apple始终致力于推动SIM卡的小型化,2012年iPhone5又作为第1款支持Nano SIM卡的手机。区别尺寸的SIM卡的芯片部分其实都是同样的,这就造就了剪卡器与卡托的流行。

SIM卡尺寸对比

SIM卡剪卡器与卡托

SIM卡尺寸类型仔细信息

在物联网时代,传统SIM卡这种与终端设备理学插进式的结合缺点显著因此呢eSIM卡的概念起始出现。所说eSIM卡,即Embedded-SIM,嵌入式SIM卡,本质上还是一张SIM卡,只是它直接嵌入到终端设备的电路板上,其尺寸比日前最小的Nano-SIM还小非常多,大大节省了传统SIM卡卡槽空间。下图最右侧便是eSIM卡的实质体积

eSIM卡另一个关键优良是,它可经过远程编程的方式支持区别的运营商,可在区别运营商网络间切换,像选取WiFi网络同样选取运营商网络。在不远的将来,eSIM将作为物联网模块及设备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之一。





上一篇:注册卡怎么运用?注册卡怎么样运用?
下一篇:三星Micro SD卡 Class6(32GB)(MB-MSBGB/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涯论坛 ( 非经营性网站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7:01 , Processed in 0.83201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