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读点书”
每一个月第二周,“亦读点书”栏目都会如约而至,欢迎各位读者交流切磋。本期“亦读点书”由danyboy(danyboy,绰号大白,书评人,热爱所有种类的猫和大部分种类的酒)来为大众荐书。
©题图及上图为《我爱我家》剧照
倘若说笑是这世间最明媚的心情,那样忘则最为绝情。相比哭泣或忧郁,遗忘表示出一种更为决绝、乃至更为悲凉的态度。于是笑和忘,在许多文艺作品中亦经常被并置,这种有情与无情间的内在张力,构成为了一种值得仔细揣度和反复玩味的深意。
这一期的“亦读点书”栏目,有幸邀请到了著名书评人danyboy(豆瓣同名,欢迎和近5万豆友一块关注)为大众举荐几本笑忘书。
这是“亦读点书”的第16期
—Vol.16—
我猜测,看到这个题目,你准会哼起林夕作词的那首歌曲《笑忘书》,说不定还是王菲的古早版本。笑,总是寓意着愉快吗?忘,真的能够遗忘吗?笑与忘并不是反义词,为何总是会并列在一块?坊间有非常多花花绿绿的通俗爱情小说叫《笑忘书》,但这三个字真的只局限于爱情吗?
01
笑忘录
[法]米兰·昆德拉 著
王东亮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今天的读者可能想象不到,米兰·昆德拉在中国曾经有多流行。我印象中有一段时间,无论是论文期刊还是时尚杂志都在谈论昆德拉,似乎不谈论他就会失语。时隔数年,在“忘”的驱使下,我起始重读已然热度再也不的昆德拉。
离开祖国之后,1979年,昆德拉在法国出版了《笑忘录》,讲述“布拉格之春”后一群捷克人的故事。
像所有昆德拉的小说同样,故事情节弥漫着超现实主义美学的光芒,叙事则犹如哲学对话录。一口气读完,在似懂非懂之间,我有一种吞食熟透浆果的满足感,且意犹未尽——
■ 米兰·昆德拉
笑什么呢?用昆德拉的话说,人类有着区别形式的“形而上学”的笑,这简直太晦涩了。通俗地说吧,“笑”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态度,关于价值、道理和自我认识的态度,换言之,笑便是一个人伦理品质的光泽。因此,在小说里,有出于纯然天机的人性之笑;有歌颂天堂憧憬乌托邦的理想之笑;有反讽严肃消解崇高的讽刺之笑。
她们遗忘什么呢?道理更简单了,咱们都晓得“遗忘过去寓意着背叛”。但在昆德拉笔下的现实情境中,有的人由于恐惧而主动遗忘,有的人被迫装作遗忘;有的人期盼别人遗忘,有的人担心自己遗忘,还有的人不想遗忘却不知不觉遗忘。
那样,笑与忘,并置在一块就有了非常多种组合。当其中一种组合寓意着“忘掉过去才可笑”,就恰恰构成为了一种现代性的悲剧。
02
笑忘书 : 梁左作品集
梁左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记得梁左吧?倘若不记得,亦该记得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梁左就是《我爱我家》的文学师、编剧。不幸的是天不假年,43岁时他英年早逝,据述去世前电脑上还在写另一个剧本《闲人马大姐》。
《笑忘书》是梁左去世后,他的亲朋为了纪念他而出的一本文集,收录了他的表率作,包含曾经轰动全国的春晚相声《虎口遐想》、《我爱我家》的两集剧本,以及有些散文随笔。书亦收录了他的好友王朔、刘震云,以及他的女儿和弟弟梁天写的追忆文案。
■ 少年梁左
一个“77级”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最后留下的文集既不是长篇小说,亦不是文学科研论著,这似乎令人懊丧。但梁左是写喜剧和相声的,不准许咱们懊丧。因此,“笑”咱们很容易理解,他给普罗公众带来笑声,他的喜剧风格鲜明独特,极易辨识性,又富有民间知识分子色彩,持有底蕴深厚的讽刺力量。
但“忘”寓意着什么?这颇令人费解。遗忘什么事情?还是什么人?抑或是梁左期盼读者忘记他,还是编者期盼读者忘记他?我相信,“忘”是梁左底色里的悲剧感,他善于讽刺,但又不愤世嫉俗,就像忘掉了愤怒。于是这种温柔敦厚的笑,使他作为一个“旧式文人”,却不可作为达里奥·福。因此这个“忘”字,显出他最后的通达,亦宣告了一种悲凉。
03
书贩笑忘录
陈晓维 著
中华书局
与购买新书区别,逛旧书市场鲜有不熟练书贩的,或说,旧书与书贩是一体之两面。我亦算熟知北京城的体积书店、书铺、书摊了,但多少年来只关注书,亦结识了一批书商书贩,却从未关注过她们的生活,遑论心路历程。
在古代,书贩们日积月累,佼佼者能作为藏书家,乃至是版本目录学家,踏入文化名流的行列;今天,这般的书贩很少见了,但在陈晓维的生花妙笔下,她们作为散文的主角,活成旧书江湖的“小传奇”。书里几个书贩的故事,谈不上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却足以打动读者,尤其打动爱淘旧书,逛旧书市场的读者。
■ 重庆杨公桥地下书市
倘若说昆德拉是哲人的“笑忘”,梁左是没落士医生的“笑忘”,那样这本书是市井的“笑忘”。这儿的市井绝无贬责,而是说,以书为事业为生活为悲喜剧,笑中带泪,以忘为忆,满面书香烟火色罢了。
04
笑
[法]柏格森 著
徐继曾 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可是,咱们终究会感到困惑。为何笑总是与忘并列在一块?为何不是笑与哭?抑或爱与忘?咱们不妨各个击破,先从笑起始。
这就不得不说到一百年前柏格森那三篇著名的关于笑的随笔。容我不厚道地说,柏格森虽然得到过诺贝尔文学奖,又是红极一时的哲学家,可他的理论几乎再也不被公众所阅读,他的文学作品亦被人遗忘。即使这几篇被誉为名家名作的随笔,亦仍然没能令咱们解惑笑的秘码。
柏格森狠下了一番功夫来研讨笑(滑稽)拥有何种社会功能,其产生机制为么。就像其他的法国哲学家同样,他给笑下一个定义,给笑归类,举例子,尽管他语言优美,且不乏深邃幽默之处,但这些哲思过于曲折隔膜,似乎未能搔到咱们读者发笑的胳肢窝。倒是这本小书最后的一个比喻令我印象深刻:笑,就像海水退潮后留在沙滩上的泡泡,晶莹闪亮,表示出平静生活表面的轻微动荡,然则,把它捧起来的哲学家可能发掘他是稀疏的,尝了味道后又发掘它是苦涩的。
05
平常生活的心理分析
[奥]弗洛伊德 著
林克明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那样“忘”呢?
一样是一百年前的著作,弗洛伊德关于遗忘的分析比柏格森更有生命力。妇孺皆知弗洛伊德关于本我、真我、超我以及潜认识、认识的创见。在这本平常行径的心理分析中,弗洛伊德重点探究了“遗忘”。在他看来,当咱们说“忘记”某件事情、某个人,或是显现了笔误、口误,并不是咱们想象的“自然而然忘了”、“不小心出错”,而是把这些记忆从“认识”的行业“压”到了“潜认识”的行业里。由于,当咱们认识到这些记忆时,可能会感到不舒服,因此不愿意、不积极地去记忆。
■ 弗洛伊德
百年来,心理学早就有了新发展,弗洛伊德的见解亦未必与科学若合符节,但对普通读者而言,他关于遗忘的这一规律却仍然拥有活力,仍然是读者反思自我的常用工具。
因此,从弗洛伊德到昆德拉,当“忘”作为咱们潜认识里深不可测的哪些记忆时,“笑”继续充当着咱们的可见光。它们一沉一浮,“一阴一阳谓之道”,使得“笑忘”拥有了可供玩味的张力,这大概是“笑忘”总是纠缠在一块的原由吧。
最后还是回到林夕的那首歌,再听该有些区别的寓意了罢:“时间是怎么样爬过了我皮肤,仅有我自己最清楚……”
END
这是“亦读点书”的第16期
—Vol.16—
每月第二周,
“亦读点书”栏目都会如约而至。
每一份书单,都值得保藏。
亦读点书Vol.15:
社畜们怎样实现自我救赎?
亦读点书Vol.14:
低欲望、高发线、保温杯里泡枸杞:听说你亦初老了?
亦读点书Vol.13:
寂寞岛,绝望山,春季“脑内游”指南
亦读点书Vol.12:几本应景书
亦读点书Vol.11:几本意外书
亦读点书Vol.10:几本待读书
亦读点书Vol.9:几本__书
亦读点书Vol.8:几自己生书
亦读点书Vol.7:几本秋游书
亦读点书Vol.6:几本书展书
亦读点书Vol.5:几本在路上的书
亦读点书Vol.4:几本心情书
亦读点书Vol.3:几本说明书
亦读点书Vol.2:几本脑洞书
亦读点书Vol.1:几本图文书
记得点击“在看”哦~
|